黨建之窗
梁家河學習心得
梁家河學習心得
(衛(wèi)永東)梁家河,中國延安一個貧困而偏遠的小山村,因習近平同志曾經(jīng)在那里生活、生產(chǎn)、勞動七年而成為了"梁家河故事"的發(fā)祥地。
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七年的生活閱歷,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梁家河精神。這些精神應(yīng)該成為廣大農(nóng)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行動指南,成為普通共產(chǎn)黨員學習工作的動力,成為廣大青少年服務(wù)國家、熟悉和了解中國社會的學習資源。
習近平在梁家河七年,他全身心融入梁家河全體村民中,與全村人民生活在一起,生產(chǎn)在一起,水乳交融。他始終把人民裝在心中,熱愛人民成為他一生追求。
他有無比堅定的黨性信仰,在梁家河實現(xiàn)了從普通知識青年到共產(chǎn)黨員的身份轉(zhuǎn)換。習近平同志先后寫過十份《入黨申請書》,由于家庭的原因,都未獲批準。在梁家河,習近平表現(xiàn)突出,為村里的鄉(xiāng)親們"出了不少點子",辦了不少好事,與鄉(xiāng)親們早已打成一片。然而,當習近平向組織遞上《入黨申請書》的時候,組織以他"成分不好"、父親還在接受批斗為由,把他的申請書退了回來。后來,習近平再次遞上《入黨申請書》,這次,他的入黨問題被提到了縣委常委會上。1974年1月,組織終于批準他入了黨。
"知識青年"是習近平同志和那一代到農(nóng)村插隊落戶的青年人的標簽,事實上他們也用自己知識改變著廣大農(nóng)村的落后習俗,傳播著新的知識和文化。他熱愛讀書。來梁家河插隊時,習近平同志帶著一個棕箱子,里面裝著一箱子書。有馬列,也有數(shù)理化。他從不放松學習,對新知識的追求成為他行動的源泉。也正因此,他與當?shù)氐奈膶W青年結(jié)成了好朋友。作家路遙就是因此和他認識的。那時,習近平同志去縣城開會或辦事,晚了回不去梁家河,就會找路遙長談。他們熱愛文學、熱愛知識,一起談文學、談民生、談理想、談國家。話題非常廣泛,充滿了用知識改變世界的激情。知難而進,永不妥協(xié)。梁家河生活之苦、自然環(huán)境之苦,是苦中之苦。但是習近平同志以苦為榮,無私奉獻。
苦難對于每個人來說,都是一筆千金不換的財富。當經(jīng)歷了苦難,才會覺得生活可以如此甘甜,一帆風順的人的生活就像死水一般平靜,平淡地幾乎千年一日。而經(jīng)歷過磨難的人就如驚濤駭浪般令人嘆為觀止,能吃苦說明過得有價值,幸福感也相對高些。有價值的人才能為他人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。對于我們自己來說,苦難也是我們的成長路上的禮物??嚯y點綴了我們的成長之路。
自強不息是貫穿在習近平同志整個生活中最可貴的品質(zhì)。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。青少年當自立自強,祖國才能更強大。因為青少年是未來祖國的建設(shè)者和擔當者。祖國明天的藍圖由我們來描繪。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變強大。
以上就是我個人通過對梁家河精神的學習后的收獲。圍繞梁家河精神所傳播的梁家河故事是真實的、生動的、鮮活的,也是感人至深的。梁家河精神需要理念傳播,需要內(nèi)心感悟,更需要實踐傳播,我會踐行我感悟。將感悟落實在行動上,從生活點滴做起。切切實實學習和踐行梁家河精神!
通過開展了梁家河精神學習活動,我覺得梁家河精神概括起來就是:人民情懷,黨性信仰,知識品格,吃苦奉獻,責任擔當,自強不息。